



野外活動有益于身心健康
人類的健康標準不僅僅是體質上的,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生理指標。而野外活動,尤其是野外生存訓練不僅可以達到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的目的,更重要的是活動和訓練也是磨練意志,陶冶情操,放松自己的過程。
自古以來,人們都知道把修養所、療養院設置在遠離城市的郊區,其目的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接近大自然。而大自然的“療效”也的確非常顯著,甚至發生奇跡。一個人如果能放棄雜念,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他的身體和精神一定會處于最佳的狀態。置身于野外,或安步當車,或爬山涉水,都會使你放松精神、緩解壓力、增強體質。簡單的飲食,簡陋的“家居”,加上原始的生活方式,更會使你體會到人類的另一種原始本性。在條件惡劣的環境里你可以更清楚地認識自己,盡最大的努力來發掘自己潛能,同時學會懂得相互依賴、團結協作,并增進彼此友情。
野外是人生最好的課堂
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,人類除了本能之外的所有知識、技能都是從大自然中學到的。她能教會你什么叫物竟天擇,什么叫適者生存,甚至可以教你怎樣對待工作,怎樣對待人生。
野外生存體驗還可以激發你熱愛祖國、愛惜生命,珍惜動植物資源,保護環境的熱情。
我們從小就經常受到各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,決心書也寫了不少,口號也喊了許多。但是,我的愛國情懷真正被激發出來的還是在野外,就是我第一次登上長城的時候。至今,我還能清楚地記得登上長城時的那種不一樣的感覺。
人類有一種普遍的心理,就是入鄉隨俗。當你身處在一個衛生條件十分惡劣的環境時,興許你也不愿意遵守通識的衛生準則。但是,如果你到了一個衛生模范區域,你將會自覺不自覺地注意起來。原始狀態的自然環境里,幾乎沒有任何人類的“痕跡”,在那里,不用標語,也沒有老太太監督誰亂扔煙蒂,但是,你忍心在那樣的環境里留下垃圾嗎?經常去野外的人,尤其是經常到過原始環境里的“野外人”,絕大部分都是或者逐漸變成環保主義者。